酒久文化网
星空体育app下载官网-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手机版

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意象特点-星空体育app下载官网

作者: admin 发布于:2021-06-18 15:13:33

[摘要]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之一,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。用白居易的话说:“常爱陶彭泽,文思何高玄。”他的诗写得看似通俗,明白如话,但却表达了很高的情操和很深的哲理。陶渊明的一生与酒有不解之缘,酒是他生活的需求,酒是他生活的留恋。特别是陶渊明从官场辞职归隐,住在山远地偏的田园,只有酒,能使他解忧,能使他消愁,能使他兴奋,能使他舒适。陶渊明的许多代表作品,都抒发了对酒的眷恋,或酒后有感而作。陶渊明的饮酒诗写得意境优美,含蓄深邃。文如其人,陶渊明高尚的人品,正如它的不朽诗篇一样,大放异彩。 [关键词] 陶渊明 《饮酒》其五 诗歌意象[正文]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——《饮酒》其五《饮酒》诗是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组诗,共二十首,但并非一时而作。其中第五首又是最为人注目的名篇,成为了千古交誉的佳品。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高妙的艺术意境:写景状物则在人耳目;言情咏怀则沁人心脾;用事述理则深入浅出而又含蓄蕴藉,使人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领略到哲理的启迪。诗中丰富而深邃的文化意蕴使这首诗耐人寻味,气蕴回荡。正所谓“语尽而意无穷”① ,诗“美在咸酸之外”②。一、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这首《饮酒》展现了一幅淡远悠美的田园风光:在暮岚紫霭,落日熔金的天际,众鸟返归。采菊东篱,情归本心,无所关注而“见”悠然的南山。这大自然瑰奇的丽景使陶渊明深深地陶醉,物我两忘,而所为所见于一俯一仰之间足现其高洁的情致。秋末傍晚的江南,天高气爽,自然景象变化莫测,这一切都显得朴质,充满着生机而韵味无穷。诗人在采菊东篱的审美观照中, “目既往还,心亦吐纳”(《文心雕龙•物色》) ③表现出对人生、社会生活的无比热忱、关注和执着,坦陈出他宁静纯洁的心境。篱有菊则采之,采过则已,吾心无菊。忽悠然而见南山,日夕见山气之佳,以悦与性,与之往还。山花人鸟,偶然相对,一片化机,天真自具。④山川田园的美完全体现在人与自然的泯化上。在诗的字里行间,我们能品味出田园生活宁静、闲适的意趣以及诗人对生命安顿、返回自然的喜悦与满足。在那质朴自然、冲淡平和的艺术氛围中,内心世界与外部田园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关系,这正反映出陶渊明亲自然、反认知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。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,他的诗给人的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。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,农村的日常生活,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。诗人又通过朴素的语言,白描的手法,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,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“胸中自然流出”,没有一点斧凿痕迹。二、诗画般的艺术境界北京大学周先慎教授说:“从审美体验而讲,真正的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,都不在言内,而在笔墨之外,不在纸上,而在欣赏者的艺术想象之中”。这是文学艺术家的一种高级形态的审美观点,它可以让欣赏者从中获得一种有别于具象美感而特有的意象美感,《饮酒》其五,便创造了这样诗画般的艺术境界。全诗共十句,诗中无一句直接言情,但作者的感情却溶化在景色中。开头两句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,起笔不凡,写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反常现象。接着诗人解嘲似地自答:“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”。这回答是奇妙的富有哲理的。尽管身居“人境”,也觉得处地偏僻。诗人用这种感觉来说明自己退居官场后闲适的心情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采菊图:我们仿佛看见了那长长的东篱,那篱边的丛菊。采菊的诗人那悠然自得的神态。物我浑然,别有妙趣。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”是夕阳余晖下一片朦胧暮色中,飞鸟结伴投林归巢。日暮归鸟,而诗人弃官归田,这样的景与诗人的心灵是多么心心相印!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。陶渊明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,向庄子学习,启发人们发现自然美,领略自然美,将山水作为“道”的化身,同时借佛家的思想获得蕴涵在自然田园中的宗教愉悦。道、释两家的自然观在陶渊明静谧的田园风光中得到完美的统一,从而具有一种悠然神凝的韵味。因采菊而见山,写罢“采菊”写“见山”。诗人一笔写处于静态的山色;一笔写处于动态的鸟归。一静一动,由地上写到天上,意境开阔,画面生动。眼前的大自然是美丽的,心境是闲适的,归隐生活的乡间乐趣流于笔端: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。归隐乡居的乐趣,似乎用语言无法表达出来。三、“似癯实腴”的“田家语”苏东坡在《与苏辙书》中说“吾与诗人无所甚好,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,然其诗质而实绮,癯而实腴,自曹、刘、鲍、谢、李、杜诸人,皆莫过也”。他用“质而实绮,癯而实腴”八个字,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,还是很准确的。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,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。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,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,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“田家语”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,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,达到“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”(元好问《论诗三十首》)的艺术效果。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,却不浅薄,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。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遍的“田家语”,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。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,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,或是社会生活,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。这首诗开头云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,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,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,而“在人境”往往会有“车马喧”,为什么没有“车马喧”呢?他自己自问 “问君何能尔”,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?下面他答到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,“采菊东篱下”是一俯,“悠然见南山”是一仰,在“采菊东篱下”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,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,他家乡的庐山,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。所以这个“见”字用得非常好,苏东坡曾经说:如果把这个“见”南山改成“望”南山,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。下面他就说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”,即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,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,在这个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。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、非常率真的意境中,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。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,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所以“欲辩已忘言”了。四、体现个性特征的独创意象陶诗具有似癯实腴、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,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具有静穆悠然的自然风光,而且他诗中的自然物都蕴涵着深层的文化意象和深刻内涵。菊花意象菊花意象何以与陶渊明构成紧密的关联呢?一是由于菊花本身的品性所引致的联想:菊是四季花事中开得晚的一种,其时众芳摇落,万木凋零, “此花开尽更无花”(元稹《菊花》),只有菊花在那萧瑟的秋风中傲然怒放、凌霜盛开,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,无疑它会令人想到孤标傲世、高洁劲节的君子之德。最重要的是陶渊明自己卓越的品行操守。诗人在仕隐之间几经徘徊,为保全本性而终归耕于田园。愤世嫉俗,憎恶黑暗官场,不愿与之同流合污;洁身自好,修养心性,追求任真自得的超越境界。菊花的高风亮节已与陶渊明的高洁品德完美地叠合到了一起,陶渊明成了人格化的菊花,菊花也成了陶渊明安贫守道、孤高无尘的象征,陶渊明与菊花成了二而一、一而二的关系。陶爱菊,爱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蕴:不与百花争艳,甘受寂寞,大有谦谦君子之风;开放在深秋季节,正是严寒即将到来之时,顶风傲霜,充满了“劲直”之气;纯黄之色,一尘不染,象征着清洁,不随波逐流;花朵抱香枯死枝头,不会凋落。菊俨然成为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象征,就正如诗人在《和郭主簿二首》所称赞的那样:“芳菊开林耀,青松冠岩列。怀此贞秀姿,卓为霜下杰。”屈原在《离骚》中说道:“春兰兮秋菊,长无决兮终古。”将菊和兰并称,可见它在屈原心目中的地位;而菊之于渊明,犹似兰之于屈子一样,都有着特殊的机缘。“菊花枯尽香犹在,又付东篱一醉眠。”⑤正是菊的自然秉性,从而使得“采菊东篱下”有着深刻的意义:诗人想以菊来自喻。希望“千载抚尔诀”(《和郭主簿二首》其二) ,“远我遗世情”(《饮酒二十首》其七) 。南山意象“南山“之地的美丽早在先秦就有表述,所隐喻的美丽风光是众所周知的。《诗经•曹风•侯人》有“荟兮蔚兮,南山朝隮。婉兮娈兮,季女斯饥。”《诗经•小雅•节南山》更描述了南山之美:“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。……节彼南山,有实其猗。”尽管地点有所不同,但“南山”已成为隐者隐仕最静穆、最悠然的处所。难怪诗人说“彼南阜者,名实旧矣,不复为嗟叹。”(《〈游斜川〉并序》) 。这样, “结庐在人境”,对于耕隐的诗人来说,确实是一个地利、人和兼而得之的理想处所。1、南山的文化意蕴。南山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:“寿比南山”。它象征着昌盛和长寿。早在先秦的《诗经》就有记载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,不骞不崩。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承。”(《小雅•天保》)“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兄及弟矣,式相好矣,无相犹矣。”(《小雅•斯干》)“南山有臺,北山有菜。乐只君子,邦家之基。乐只君子,万寿无期。南山有桑,北山有杨。乐只君子,邦家之光。乐只君子,万寿无疆。南山有杞,北山有李。乐只君子,民之父母。乐只君子,德音不已。南山有栲,北山有杻。乐只君子,遐不眉寿。乐只君子,德音是茂。南山有枸,北山有楰。乐只君子,遐不黄耇。乐只君子,保艾尔后。” (《小雅•南山有台》)这几首诗也就成为了南山的象征意蕴的源头,这与菊一样代表着诗人的恬淡悠闲的情趣。况且,陶渊明更有“商山四皓”(同“南山四皓”)的情结:“咄咄俗中愚,且当从黄绮。”(《饮酒二十首》其六) 。“商山四皓”“年皆八十有馀,须眉皓白。”⑥想必这样的长寿也是陶渊明所追求的。2. 南山的人格象征。南山作为诗人耕隐的处所,有着它自身的象征意义,正如上所述的那样,陶渊明的确有追随“商山四皓”的意向。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找到明确的记载:路若经商山,为我少踌躇。多谢绮与角,精爽今何如?(《赠羊长史》)咄咄俗中愚,且当从黄绮。(《饮酒二十首》其六)嬴氏乱天纪,贤者避其世。黄绮之商山,伊人亦云逝。(《桃花源诗》)由此可见,陶渊明已然成为“四皓”精神的继承者。而这蕴涵“真意”的南山始终是陶渊明精神的家园和心向神往的佳境。它隐然与世网相对立,化解了人世的喧闹和官场的“大伪”(《〈感士不遇赋〉并序》),从而成为诗人借以暗寓其摈弃市朝鄙俗的高趣。因而,诗人产生了死后也要投身于“南山”的精神寄托:“去去欲何之,南山有旧宅。”(《杂诗十二首》)这首诗中无酒,诗人却将其归入饮酒二十首,且成为其中冠冕,原因就在于其意象的捕捉与构成具有直觉无意识的特点。诚如古人所说:“这首诗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,全在一偶然无心上。‘采菊’二句,俱偶尔之兴味,东篱有菊,偶然采之,……而南山之见,亦是偶尔凑趣。山且无意而见,菊岂有意而采,……山中飞鸟,为日夕而归,……但其归也,适值吾见南山之时,……此亦偶凑之趣也。……其一点‘真意’,乃千圣不传之秘,即道书千卷,佛经完万叶,犹不能尽厥蕴,故但以‘欲辩已忘言’五字喝断‘此中有真意’之间。虽然,固已言之矣,不曰‘采菊东篱’云乎?”⑦“偶尔之兴味”,即审美的直觉无意识状态。从此状态中蜕化而出的诗歌意象,才能获得“境在寰中,神游象外”的悠远不尽的意味。这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,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。这里,相与归还的鸟儿和悦欣慰,它们没有了彷徨,没有了迷茫,也没有了离群之悲伤。它们投射着诗人摆脱“超我”的孤独迷惘后,精神获得巨大的归属和依托感,从而呈现出自由而宁静欢畅的心情。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心体念是这首诗真意之所在,也是《饮酒》诗及陶渊明诗歌的终极目标。[注释]①王汝弼:《白居易选集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 1980版②袁枚,司空图:《诗品集解 续诗品注》,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,1963版③[梁]刘勰《文心雕龙全译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版④[清]王士祯《带经堂诗话》,北京人民出版社,1982版⑤⑥[汉]司马迁《史记•留侯世家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7版⑦李锦全:(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)《陶潜评传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,2002年版[参考书目][1] [晋]陶潜:(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)《陶渊明集全释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版[2]李易(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)《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》之《陶渊明〈饮酒〉(其五) 疏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[3]韦凤娟:《悠然见南山——陶渊明与中国闲情》,济南出版社,2004年版[4]李锦全:(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)《陶潜评传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,2002年版[5] 张少康主编:《中国历代文论精选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3版[6] 李华主编:《陶渊明诗文赏析集》,巴蜀书社,1988年版

上一篇:
相关阅读
网站地图